有时候我会认为,工作其实就是一直陪在我们身边的朋友,只是不会讲话而已。你努力它就会一直陪你共进退,你懒惰它也会消极懈怠。
其实工作虽然不会讲话,但却感觉它是非常想去讲话,想去表达。
工作之时,每每会听见色河公司身边同事提及,交待另一位同事的工作之事,如不主动去追问,结果都会石沉大海,没有任何音讯,总是会非常苦恼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是因为工作自己不会讲话吗?对,工作自己不会讲话,可它是非常期望能“发声”的,既然如此做此工作的人为何不主动代其“发声”呢?
是啊,到底为何执行者没有去“发声”呢?究其原因,我想有以下几种:
大脑健忘:
执行者可能每天会做多种多样的工作,做完之后没有进行有效的记录和提醒,便忘记去反馈给发布工作者。
无“发声”意识:
也存在这种情况,执行者的大脑中根本无反馈“发声”的意识,觉得我做完了就做完了,反正不反馈也是做完了。为何专门费力还要去反馈呢?
无养成习惯:
执行者有“发声”的意识,但却没有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和工作模式,想起来就“发声”,没想起来也就不了了之。
当然以上是暂时想到的关键几点,也不排除有其他原因。那我们再想想执行者不去“发声”的后果会是怎样呢?
造成对方迷茫:
如果执行者在做完或者未按期达成,都不去“发声”,对于发布工作者就不知道其工作进展情况,也不知道如何安排下一步工作。完没完成,为何没完成,是遇到什么问题呢?就会给发布者带来诸如此类较多的疑问,我们经常说工作中的80%的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,执行者不“发声”的状态就是明显的沟通问题。
态度问题:
对于发布人员来说,如果交待的事项对方一直未做跟进且未“发声”,除了无法知晓工作进展之外,也会对执行者产生不良的评价,尽管有时执行者能力很强,提前或出色完成工作,但因为没有“发声”,会对其工作评价方面大打折扣,如态度稍差,职业性逊色等。
工作结果复核问题:
除此之外,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问题。例如一名执行者接到工作,于今晚之前完成明天发布会的PPT,执行者虽完成但未“发声”出来,没有将已完成的PPT及时反馈给发布者,PPT中存在严重的问题,待发布之时才发现,为时已晚,在市场已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,并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隐形和显性的损失。
即已明白了不“发声”的种种不良后果,那作为执行者我们该如何正确的“发声”呢?
接受工作之后,立即制作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,涵盖时间进度表等,并设置提醒机制(可制作文档列表、桌面便签等各种小工具),以防自己遗忘跟进及“发声”。
无论执行进行中或是执行完毕,都要进行定期“发声”,让发布者能对你所做的进度一目了然、内心清晰,并会斟酌是否给予相应的协作或任务调整。
执行中因各种问题导致未按期完成的情况,也一定要“发声”,让发布者知晓原因,并确定接下来的方向是否需要调整或继续进行,重新再次对工作进行规划。
执行完毕后,及时“复命”,必要时向发布者进行详细说明关于任务的完成状况等,以便发布者能更清晰理解工作的具体细节,并对其细节进行优化和纠正。
正所谓“件件有落实,事事有回应”,如此“发声”,不仅能提升执行效能,还能提升自我职业修养,成为一个被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。如一个人失去信任二字,基本也就失去任何所谓的机会甚至人生机遇。信任乃是为人处世之基本,如想获得信任,那就在工作中从及时”发声“做起吧。不要让我们失去了工作-这个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朋友!
不能为空
不能为空